重点推荐 工作动态 师生之家 学习之窗

西湖大学首开WE剧场,学术讲台上演昆曲大戏

来源:公共事务部 发布时间:2020-07-21 作者:张弛

伴随着窗外沥沥的雨声,7月15日,在西湖大学的学术报告厅,我们遇见了一群优秀的昆曲演员,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,一场昆曲的盛宴。

西湖大学首开WE剧场,国家一级演员、浙江昆剧团“秀”字辈优秀演员俞志青来到现场,与西湖大学的师生娓娓道来昆曲的前世今生。

漫谈:迤逦之音昆曲的六百年

伴随着PPT上一张美轮美奂的昆曲脸谱,一场关于昆曲的漫谈在西湖大学缓缓开启。今晚的主讲人是 “秀”字辈昆曲演员俞志青,他师从沈传锟,景荣庆、赵荣欣等老一辈京、昆名家。

“昆曲形成于元末明初,已经有600年的历史……”俞志青例数了昆曲的发展、演化、变迁,“在2001年被列为‘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’,昆曲是优雅文学和精致艺术结合的典范,它拥有典雅的唱词、细腻优美的舞姿、清俊婉转的曲调、技艺卓绝的武功……诗乐歌舞系于一身,在中国的戏曲史、文学史、音乐史上面都占有很高的地位。”

从昆曲中“生旦净末丑”五大行当到各种昆曲经典曲目,俞志青如数家珍,说到昆曲音乐改革,“俗话说丝不如竹,竹不如肉,弦乐的伴奏总是欠缺一点, 因为它的呼吸跟人的呼吸不同步。竹做的乐器,比如笛子、箫,它的呼吸跟演员是同步的。当呼吸同步时,我们就可以很快被带入情境当中。”说着说着,俞志青张口就来上一段昆曲,端坐于台上,虽身着西装,却让台下观众“声”临其境,声音嘹亮,功力深厚可见一斑。

谈到最后,俞志青表示,昆曲蕴含很多诗词、音乐、历史等多元价值,对于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坚持和传承,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于自身文化底蕴的自信和强烈认同感。

表演:不到《牡丹亭》,怎知昆曲春色如许?

“不到园林,怎知春色如许?”这是《牡丹亭》里,杜丽娘对无限春光的感慨;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,谈起昆曲,必然有一本戏让人印象深刻,那就是《牡丹亭》。

漫谈昆曲之后,西湖大学的师生早已迫不及待想要亲耳感受昆曲的魅力。“代”字辈青年演员王文慧与张唐逍便为在座师生带来了《牡丹亭》之“游园”的片段表演。

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;良辰美景奈何天,赏心乐事谁家院……” 柳眉腮红、粉裙绣鞋的杜丽娘与天真可爱的春香盈盈走上台来,朱唇轻启,唱将开来。

这段唱词是《牡丹亭》中最耳熟能详的一段,历久传唱不衰,情真意切,景随情迁,情随景动。台下师生的情绪也随着台上的演员们的唱词而起伏,眼波横处是万般惋惜,眉峰聚时是无限惆怅,举手投足间尽显杜丽娘的游园恨晚、青春寂寞。

“遍青山啼红了杜鹃,那荼蘼外烟丝醉软,那牡丹虽好,她春归怎占的先?”当杜丽娘满怀心事的重游旧院,台下的师生也跟随她们的一声一语、一静一动,来到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旷世一梦中。

体验:从事科研的我们,与昆曲相遇

婉转清丽的歌声、优雅婀娜的身姿,都给西湖大学的师生带来一场全新的体验。什么是昆曲?昆曲表演到底是什么样?著名的《牡丹亭》是怎么演?经过俞志青的讲解和短短的演出,西湖师生对昆曲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。

在讲座的最后环节,往往都有主讲人与观众的互动,这次互动有点特别。常言道,实践出真知,很多事情只有亲身体验一番才能了解。所以下城区戏剧家协会主席耿绿洁与台上的演员们一起,邀请西湖大学师生们上台,亲自体验一把昆曲的优雅身段。

上台体验的人群中,竟然还看见了工学院PI Thomas Cherico Wanger的身影。看到他笨拙地翘起兰花指、别扭地踮起脚尖,你绝对想不到他是一位研究可持续性,农业与技术的科学家。对他而言,在西湖大学聆听Kun Opera想必是一场特殊的体验,虽然无法听懂和理解昆曲的语言,但是音乐无国界,这种世界共同语言让他感受了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。

从事科研的我们,此刻与昆曲相遇。西湖大学的师生们,走出实验室,走出教室,走出办公室,在一个夏天的雨夜,在繁忙学习科研之余,来到昆曲的世界,感受传承600年的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。

Baidu
ma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