脑壳里伸出若干导线,如同一个个章鱼的触角,最终无情地伸入了一个黑色电脑机箱。
“不行!”
“患者会怎么想?”
“太可怕了。”
西湖大学的会议室里,众人假想着人脑和机器连接的场景。
2024年7月初,距离贾熠飞出发去美国伯克利还有一个月,他正在进行科研训练,这是西湖本科生的“必选项”。
他参加的是一个脑机接口研究项目,由西湖大学工学院张岳实验室和Mohamad Sawan实验室一起,合作方还包括浙一医院。原本,医院为了确定癫痫的病灶位置,会将电极植入患者脑部,以此探测脑电波。利用这个机会,也许可以探索脑电波和语言的关系。
“把读屏幕的显示器和主机分开。”说话的是一位本科生,面庞棱角分明,平时话不多。
他就是贾熠飞。在他的设想里,受试者只需要面对一个笔记本电脑,朗读屏幕上的文字,脑电波信号通过电缆,穿过墙壁,传向另一个房间。在那里,用于模型训练的黑色主机已就绪。笔记本电脑和主机无线连接,以此对齐信号时间。

贾熠飞的编码后台,右边是脑电波信号
研究团队很快采纳了这个建议。贾熠飞和研究员曹路、杨杰约定好,8月15日前一定完成自己负责的部分。他要搭建出一套用于数据训练的框架,让深度神经网络来学习朗读的文字和脑电波的对应关系,模型训练完成后,通过脑电波信号就可以预测内心独白了。时间紧迫,胸有成竹的他说:
|“成功的细节并不只在算法。”
但,哪有这么简单。脑电波还是其他生命和思维活动的体现。当屏幕上传来上百个波动信号,这些信号被描上不同的颜色,看上去一不小心就会打结缠绕,再也无法解开。事实上,癫痫发作时,脑电波模糊成一片,又好似打翻了调色盘。贾熠飞说:
|“光靠人脑是看不懂这些脑波的。”
不过,他看上去不像新手。第一次去医院踩点,他就拷贝了一份脑电波数据,因为,一旦框架搭建好,需要数据来测试。他还考虑到未来的实验可能会对接不同设备,为模型预留了诸多改造空间。
一个月下来,贾熠飞穿梭在语言学、神经科学、人工智能的交织地带。另外,学术界很少做脑电波的实时数据处理,这次他需要完成这一挑战,一边采集一边训练模型。而似乎团队里没有人把他当作学生,更多是伙伴。
8月13日,贾熠飞交付了所有代码,然后收拾好自己的寝室,因为新学期要搬寝室,所有的东西都要打包好。14日,回家休整一天。15日,飞赴美国。
至此,他的本科生活正好过半。
宿舍里,脱光衣服后的贾熠飞发现,热水没来。
原本洗澡流程如下:打开小程序,点击开启热水计费,出热水,洗澡。
该怎么办?贾熠飞调取了小程序数据,拿到了寝室热水系统的状态信息,并将这个信息同步到一个“自动机器人”上。如果出现故障,机器人会推送信息。
贾熠飞有一个专属群,叫“嘎嘎机器”,里面有三个他开发的机器人:一个机器人给他校园卡自动充值,消费多少充值多少。一个机器人负责给他推送学校演出信息。还有一个就是开头说的机器人,推送热水故障信息,机器人名叫“观察员”,现在还另外服务91个人,群名就叫“现在能洗澡吗?”
所以,他和他的奇思妙想经常出现在校园各个角落。为了引导同学们跑步,他开发了打卡小程序;在水环运动会上,他开发出一个出内置NFC芯片的门票,配套“欢乐豆小程序”使用……
贾熠飞的学术导师是人工智能系的张岳教授。在《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》课上,他要求同学们通过动手来主动学习,通过团队协作来创作编程项目,还要“路演”展示,小组之间相互评分。这就很对贾熠飞的“胃口”。
贾熠飞在给书院同学分享
贾熠飞的父亲是计算机专业的,工作是软件销售,但父亲刚上大学的时候,连电脑都没摸过,找不到开机键在哪,这成了家里经常讲的笑梗。包括妈妈买来的Wi-Fi路由器,家里无人能装,还在读小学的贾熠飞愣是对照着视频教程搞定了。
但贾熠飞说,父亲对他的影响,是小时候从来不会打断他拆家电。他拆过台式电脑,也拆过笔记本电脑,关键还能装回去。他很好奇为什么这些交错的线路会产生种种功能。
初中,贾熠飞开始参加信息技术竞赛,但整个学校最后坚持下来的就5个人。“有的人喜欢语文,有的人喜欢数学,很幸运,他们都喜欢的是主科。但我不是,计算机不是主科。”停顿了一下,他继续说:
|“这意味着和考试评价体系相违背。”
经常,贾熠飞回到家不是先写作业,而是把之前没有解决的编程问题先解决了。在初三寒假前,这些坚持下来的孩子们迎来转机。当时春晖中学招募了一位信息竞赛老师,去初中选拔苗子。在选拔考试中,因为经验不足,最简单的题贾熠飞丢分了,最难的题却做出来了,没到分数线。但老师找到他说:
就这样,贾熠飞提前去了春晖中学接受计算机竞赛训练,随后通过保送生考试获得了入学资格。
高一,贾熠飞拿下了一些竞赛成绩,但等到准备全国竞赛时,贾熠飞感觉“不对”。他发现,即便是竞赛,也是在特定的知识范围内反复练习,这并不是他喜欢的。

贾熠飞在高二时为校园活动提供技术支持(采访对象供图)
他退出了竞赛,回到了现实世界。
高一,他遇到了一个人,春晖中学负责电教的钟智华老师。当时钟智华刚调任春晖不久,虽然工作经验丰富,但他不是计算机专业出身,很多东西也是边做边学,这给了贾熠飞很多“拆天拆地”的机会。他也确实拆过学校旧电脑的硬盘,用来搭建阵列。
和大多数高中一样,春晖中学教室电脑不联外网,贾熠飞和同学一起开发了“春戊的任意门”APP,让教室有了新连接。首要功能是天气预报,其他功能包括壁纸更新、学校公告,以及用来调节课堂氛围的“抽学号”和 “真心话大冒险”。
封闭的教室被打开了一扇小小的任意门,洒入的是阳光雨露,溢出的是欢声笑语。从问题出发,用实践学习,几乎造就了他的思维和动手习惯。就像大学导师张岳告诉他的——Learn by doing。
以及,一个专业上“弱的”父亲,一个计算机专业的爸爸真的不会安装路由器吗?这也许已是这个家最迷人的秘密。
还有,像朋友一个样的高中老师,老师并不只是教授知识的人,老师更是示范如何求知的人。
贾熠飞的高考作文只写了400字,再也写不下去。很难想象一个如此擅长编程的少年,他编不下去是怎么样的。尽管之前准备了应试技巧,准备了好词好句,但他就是写不下去。
“为什么不编下去,不是准备了套话吗?”我很好奇。
“那些我已经写上去了。”他说。
然后,他突然一脸严肃地说:
|“那写的不是我自己。”